『育兒』大人小孩不一樣-孩子心裡的那個不同的關卡
最近有深深覺得,上學後的孩子
或是跟有很多團體課程的孩子,會開始有心事
一直以來都覺得小孩子的心思、小孩子的世界充滿單純、無邪
滿滿的都是童真、童真、童真
但其實他們的心思也很細、在意的點跟大人完全不同
就跟每個人的個性一樣
或許我們覺得是芝麻細微的小事
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卡住的關卡
妮妮前陣子有天回來突然開始鬧脾氣
喜愛上學的他,突然來一句『我不想上課了』
默默的媽媽只好開啟溝通模式
其實從上學後我們每天都會聊天。
會利用接妮下課的時間一小段路程聊天
也會利用洗澡時間聊天
聊得內容開始不外乎是他今天好嗎?開心嗎?
上些什麼課了呢?或是好朋友有誰之類的
妮也會細數她的好朋友,
有這樣的基礎下,所以當我問他為什麼不想上課後
她也會願意傾全相訴。
大概內容就是被一個好朋友拒絕午睡的時候睡他旁邊
但也不是被排擠,是因為可能她先跟別人說好了這樣
有時候遇到這類事的時候,我會先跟他聊完,然後大概跟老師聊一下
妮妮的老師人蠻好的,我很放心很多事讓她第一線處理
所以找老師聊並不是想幹嘛,而是我單純想了解當下的狀況
而更深入了解妮到底是在說什麼。因為自已的孩子自已清楚
有時候妮陳述事實的時候,很容易東湊西湊,有時候完整度可能只有60-80分
所以聽完孩子的,再聽一下老師現場參與的可能會很不一樣
不過因為妮妮還在小班,真的還在『小小孩心態』
單純的心態、單純的你我、單純的友好、
所以每每聽完他心情不好的原因,我都忍不住在心理大笑三聲
不過這就是孩子,不用急著去跟他們說是非對錯。不用急著去責罵
每一件事情發生的背後通常都有其一定的原因
包括前陣子妮被寫推人、打人等。當然回來檢討是必然的
但在檢討的過程中,我選擇先了解孩子的事發經過
再跟老師確認事情的起因,如果相同,孩子的陳述就是幾乎100%時
我才會跟他討論,打人所帶來的後果、還有下次遇到。該怎麼處理等
其實有時候深深覺得,在孩子就學前就培養能傾聽孩子
溝通、聊天等習慣。在讀書後的每一天
絕對是很好的事,我渴望當的不只是父母
更多時候小潔更希望是孩子的朋友。沒有防備的朋友
只有這樣,我才不會錯失他在過程中可能伸出的任何求救訊號
只是這點在執行起來,除了要有IQ能處理外,還要有更多EQ
最近有不少人反應,都沒有看到粉絲團動態
所以會漏掉抽獎活動跟團購訊息
大家按讚後記得勾選『搶先看』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